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旧书局:老北京的精神奢侈品店

2012-03-30 12:28
 旧京最大牌的精神奢侈品是什么?经史子集、古籍善本,没错,正是这些琳琅满目的古旧书,引得无数文人雅士竞相扔银子。虽然时过境迁,但无论是徜徉于中国书店这样的国有老字号,还是到报国寺地摊上淘宝乐无穷,抑或光临独立书店正阳书局,那份精神上的奢侈感,依然不减当年。文 杨多杰 摄影 子胥

旧书局:老北京的精神奢侈品店[墙根网]

 

旧书局:老北京的精神奢侈品店[墙根网] 

旧书局:老北京的精神奢侈品店[墙根网]

 

旧书局:老北京的精神奢侈品店[墙根网] 

独立店 正阳书局——      来这儿“看望”老北京
都知道现在独立书店艰难,连大名鼎鼎的光合作用都夭寿而亡了。但就在前门廊房二条的胡同里,还有一家门脸不大的书店在默默坚守。因为开在正阳门脚下,因此店主给书铺取名正阳书局。

透过这京味儿十足的店名,您可以体会出店主对于老北京城的热爱。但可能出乎您的意料,店主崔勇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小“老北京”。要说起崔家当年也是显赫一时。崔勇的高祖崔师范曾为清代翰林,曾祖父还留洋海外,到祖父崔兴祖这一辈开始走下坡路。解放后,家中房产及家业交归国有,数口之家衣食所需全靠公私合营前自家经营的铁工厂的股息和变卖祖产来维持。 崔家老宅在琉璃厂附近的大安澜营胡同,是一座三进的院落,后来家道衰落,到了崔勇父亲那一辈,已经搬到了大栅栏地区的甘井胡同。小崔打出生就没离开过大栅栏地区。可能就是从小泡在这种北京的氛围中,使得崔勇对于北京有着溢于言表的感情。最终,他放弃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在廊房二条里,开起了书店。

书店不大,就十来平米,到处堆满了旧书。这里经营的全部是与北京历史文化题材有关的老旧图书以及相关资料、档案、地图。这种专题经营的旧书店,即使在今天也是独一份。康熙年间印刷的《日下旧闻考》算是这里的镇店之宝。另外像全套的《宣武文史》、《海淀文史》、《石景山文史》,都是不可多得的内部资料,也都是北京发烧友的挚爱。地方志方面,像《顺天府志》、《燕都丛考》、《旧京景物略》等古籍整理本,运气好的话也能找到。而除去图书,书架上还摆放着不少北京城的老物件:大座钟、话匣子、老台灯,都营造出浓郁的老北京情调。店铺的一角还堆放着不少当年四合院的砖雕、木雕。这都是店主小崔自己跑工地捡回来的,这些常人眼中的“破烂”,在书局里却成了宝贝,也正是有了这些物件儿的点缀,正阳书局显得更北京了。书局草创之初,真是举步维艰。惨淡的生意,挤对得崔勇白天黑夜连空调都舍不得开,就为省点钱多进些书。另外,自己做饭洗衣,连逮耗子都成了小崔的必修课,“这是关系到书店‘生死存亡’的大事,耗子要是把旧书都咬了,那娄子可就大了!”

据崔勇介绍,上门来寻找老北京历史资料的有各大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甚至不乏外国友人。看着外国人都在仔细地研究大栅栏的过去,店主小崔更觉得,作为北京人真该认认真真地把自己家门口这点事弄清楚。


但大部分经常光顾正阳书局的老北京都是五十上下的中年人。这些人不一定都嗜好读书,或者应该说,他们来这家书店看的不是书,而是看看逝去的北京。

您若在正阳书局看上一本书,一定要先问问店主卖不卖。因为店里有一部分书和资料是店主收藏的非卖品。崔勇准备开设一家网站,在上面列出书目,将这些书的出版年代、著作单位等等内容都展示出来。这样,如果社会上有人需要,他可以提供,与大家共同交流。其实这小小的正阳书局,与其说是一个书铺,不如说是一个老北京文化的道场,吸引着散落在四面八方的老北京们来这儿聚首。

 正阳书局位于前门廊房二条路南,全年营业。

旧书局:老北京的精神奢侈品店[墙根网] 

旧书局:老北京的精神奢侈品店[墙根网]


旗舰店 中国书店——       北京旧书业航母
旧书在清朝乾隆年间便为文人雅士所看重。而作为汉族官宦学子聚居的宣南琉璃厂,也成为书肆林立之处。有些甚至经营到了解放初期,成为百年老店。

1952年,中国第一家国有古旧书店成立,这就是我们今天熟悉的中国书店。到了1958年,公私合营开始,北京城以琉璃厂旧书肆为主,连带其他地方的书商,共一百一十一家书商并入中国书店,至此,中国书店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古旧书店。不愧为旧书业的航空母舰。

一次,中国书店的工作人员在整理古书衬页时,无意中发现了两张元代刊刻的《西厢记》,您别小看这两张“破纸”。它一下将《西厢记》这部名著的出版年份向前推了一百余年。由此可见,中国书店真是处处有宝。别说明清古籍,就是一字千金的宋版书,中国书店都颇有库存。因此有人戏称中国书店的库房为“金库”。

中国书店因为其“中”字头的身份,也曾保护了不少的珍贵典籍。据中国书店琉璃厂古书店前副经理郭纪森回忆,十年动乱时期,中国书店是唯一合法的收购旧书机构。不少中国书店的店员,看着古籍任人糟蹋,都心急如焚。主动到各区县的废品收购站去挑选古旧书刊,并且给收废品的师傅们上课,做简单的旧书知识培训。这么一来,不少的收购站都为他们留书,有细心工人师傅还为中国书店作了个木箱子,把收来的古旧书放在箱子里锁好,省得被不懂的人毁坏。仅郭纪森一人就在破烂堆里“捡”回了《天津县志》、《杭州府志》、《赤水玄珠》、《沈氏尊生》等许多珍贵古籍。至于中国书店在十年动乱期间收购保护的旧书,更是不计其数。

如今在北京城,中国书店已经拥有了像来熏阁、松筠阁、邃雅斋、古籍书店、文化遗产书店等十多个门面。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书店还拥有内地第一家图书拍卖公司——北京海王村拍卖公司,不时举办古书拍卖活动,不少书虫都来此淘宝。

 中国书店在北京设琉璃厂分店、灯市口分店、隆福寺分店,全年营业。
 



Outlets 报国寺——       旧书摊上捡漏多
如果说中国书店是旧书业学院派的代表,那位于广安门内的报国寺的书摊可算是旧书行里实战派的最爱了。其实报国寺卖旧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百年前的明末清初。大文人顾炎武、王士祯都曾在此买书。清初这里的书市荒废,直到1980年代,报国寺恢复了文物市场,旧书行也才跟着慢慢火了起来。报国寺的旧书主要集中在一进山门的第二进院子里,多是些练摊儿的散商,您别小看这些商户,眼光毒得很,收上来的书质量颇高。报国寺主营民国和解放后的图书,价格合理,种类颇多。

2006年的10月,一位名叫王金昌的书友意外地在报国寺旧书摊上发现了一沓很厚的手写日记本,编号从第二本一直到第二十一本(第一本丢失),计有20本,足足一百五十万字。这是一部在日本占领北京期间,一位辅仁大学的大学生董毅的日记。日记 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北平生活,以及市民心态,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如今这部日记,已经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就取名《北平日记》。由此可见,这报国寺书摊上,还真能淘到不少宝贝呢。

除去报国寺,潘家园旧货市场周末也有书市。其中主要经营的也是民国和解放后的各种图书,并有不少卖各种杂志、艺术图册的书商。一本全彩印刷的画册,不过二三十元,绝对物美价廉。至于信札手迹,和一些老单据老票据,也是那里的经营项目。有这方面爱好的朋友,可以到周末过去转转。

 报国寺书市位于广安门内报国寺院内,周四、六、日营业;潘家园书市位于华威路潘家园古玩市场后院,周六、日营业。

 
推荐阅读

北京报国寺上演“玲珑美物”杯盏展,观众可体味茶具...

从今天开始,由《中国收藏》杂志主办、怿瓷楼协办的“玲珑美物——九大窑系杯盏茶趣”展,在报国寺中国收藏会馆里拉开帷幕,近400件饱含工匠精神的玲珑之物和茶具小品...[详细]

春日来报国寺赏“香茗美器” 琳琅满目让观众大饱...

阳光明媚的春天,捧着一盏美器饮着春茶,这是多么惬意的生活。昨天,“香茗美器”茶具展在北京报国寺中国收藏会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的160余件茶具艺术品,堪称情怀与实...[详细]

正阳书局告别大栅栏

11月18日下午,廊房二条“正阳书局”的掌柜崔勇,小心翼翼摘下了匾额。由于租期到了,6年历史的正阳书局,要暂别大栅栏了。 下午时分,崔勇在照相机的快门声中摘下匾额,放回...[详细]

旧书局:老北京的精神奢侈品店

旧京最大牌的精神奢侈品是什么?经史子集、古籍善本,没错,正是这些琳琅满目的古旧书,引得无数文人雅士竞相扔银子。虽然时过境迁,但无论是徜徉于中国书店这样的国有老...[详细]

报国寺:三百年前的“潘家园”

在北京的“古玩虫儿”里,流行这么一句话:“潘家园的集周六日,周四就去报国寺”。比起潘家园,报国寺低调了不少。其实在北京收藏界,说起中国古币、银元以及外国钱币的收...[详细]

弥漫着沧桑感的“正阳书局”

廊房二条里有个小店,门前屋檐下红色“气死风”灯前,一幅灰色的布幌子,上面有个古朴的“書”字, 门楣上一块木匾,上书“正阳书局”。 “书局”并不刊印书籍,更像...[详细]

网友评论

城事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