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慈禧水道 半部清朝历史
|
|
一条慈禧水道 半部清朝历史 |
一条慈禧水道 半部清朝历史
慈禧水道是慈禧太后每年夏天从紫禁城到颐和园避暑的必经之水路。光绪十四年起,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重新修好颐和园之后,她为了来颐和园方便,又疏浚了这条水道。
水道由此上溯可至玉泉山、万寿山、昆明湖,是金朝世宗皇帝和清朝乾隆皇帝所开凿的伟大水利工程。向下流经北海、中南海、故宫和天安门金水桥,是古高粱河故道,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它是是元、明、清三朝定鼎北京的立都之本,也是唯一贯穿北京城的母亲河。
一条慈禧水道,半部清朝历史。慈禧一生曾32次去颐和园,每年都要由万寿寺乘船游幸颐和园,这条水道因她而得名。除慈禧外,共有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6位皇帝及慈禧太后走过这条水路,慈禧水道的秀美景色,除清朝皇亲国戚外没人看见过。
龙舟画舫自万寿寺沿水道而上,经三仙山;过昆明池;观西堤六桥;赏乾隆八景,龙舟直达万寿山。慈禧水道是北京最古老的旅游线,其景色之秀美,涵括了大清江山的风物精华,浓缩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水景文化,有“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美誉。
|
|
长河两岸垂钓的人 |
清朝时严禁百姓在此河道上打渔、行船,慈禧画舫经过时,站在岸边观看也是滔天大罪,因为皇后和妃子的美丽容貌,百姓们看到了就是对皇帝的大不敬,是要被砍头的。两岸共有八旗前锋营护军7800人,步军兵丁6230人沿河护卫。
1908年,光绪和慈禧同日死去后,隆裕皇后因其老公光绪曾被囚禁在玉澜堂,便宣布永不游幸颐和园,慈禧水道从此断航。慈禧水道见证了古老的文明由盛至衰的历史;2008年,为迎接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断航了整一个世纪的慈禧水道又恢复了通航。
|
|
紫竹院翠柳 |
紫竹院清代行宫,是皇帝由水路去颐和园在此休息换船之所。乾隆皇帝曾用“柳荫深处是蓬莱”比喻这里的景色有如仙境。慈禧最喜欢自比观世音,据说有一张慈禧左手捧净水瓶,右手执念珠,身着团花纹清装,头戴毗罗帽,外加五佛冠的扮观音相片,就是在紫竹院照的。
紫竹院游船线路及票价:
单程70元,紫竹院紫御湾至颐和园南如意门,游船开放时间为9:00至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