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不健康行为谁担风险
典型病例
飞沫传播风疹病毒
上周,郑小姐突然发烧,第二天脸部和身上都长出皮疹,开始以为是感冒,经医生诊断为风疹。
据302医院的专家介绍说,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空气飞沫是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患者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带有病毒的飞沫排入空气中,当抵抗力低下的人吸入了带有病毒的空气,就可能被感染。
主要表现是:在发病前1-2天内可有低热、头疼、厌食、倦怠、咽痛、咳嗽、喷嚏、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通常在发热的第一天或第二天出现皮疹,一天内皮疹从面部开始,按躯干、四肢的顺序迅速遍及全身,但手掌、足底大多没有皮疹。
主要危害
空气中病毒存活26小时
一个咳嗽或喷嚏会传播十几种疾病。专家提出,咳嗽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人们每天都有可能咳嗽或打喷嚏。然而,如果当传染病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体内的病菌便会随口腔唾液、鼻腔分泌物扩散到周围的空间中,最远距离可达4—5米。这些病菌非常小,可以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甚至可达数小时,例如普通细菌可在空气中悬浮4—5小时,病毒可在空气中悬浮26小时。假如一位健康人进入该区域,就有机会吸入被病菌污染的空气,从而感染发病。
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感染几率大大增加,如密闭的地铁车厢、办公室、教室、电影院、娱乐场所等,可能感染的疾病包括:麻疹、水痘、结核病、人禽流感、感冒等十几种疾病。
相关调查
随意打喷嚏有人提醒吗
美国感冒和流感专家研究发现,人在打喷嚏时,一次可以喷出10万个唾液飞沫,这些飞沫以每小时145千米的速度在空气中传播。
除非打喷嚏的人用纸巾或手帕捂着嘴,否则唾液中所含的细菌和病毒可以在2秒之内附着到扶手、座位等会不停被人抓摸和触碰的地方。
研究人员补充说,那些乘车上下班的人通常能意识到别人的感冒症状,有67%的人表示即使自己病了也要坐车去上班。
受调查者中有20%的人表示,对其他乘客打喷嚏时不使用纸巾感到恼火;33%的人表示,对其他人咳嗽时不捂嘴感到生气。遇到周围有人打喷嚏,只有8%的人会直接提醒那些打喷嚏的人或坐在身边咳嗽的人注意自己的举动。
乘客调查
上车来势汹汹
下车全凭挣扎
实习医生张晓晖 25岁
自从4月份到北京工作,每天都得从大钟寺坐城铁到西直门,再从西直门转车到复兴门,再倒到国贸。虽然早有朋友告诉我得做好挤车的思想准备,但拥挤程度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倒车到西直门,一眼望去,站台上都是黑压压的候车人群。到复兴门,再次遭到一次“疯狂”拥挤。此后,列车每过一站,上来、下去的乘客都要经过一番“战斗”。
打喷嚏不掩口鼻该罚
编辑江妍 30岁
作为地铁族,不仅要关注自己的健康,还有义务监督破坏地铁环境的不文明行为。在地铁里,最让人反感的就是有人咳嗽、打喷嚏时不掩口鼻。大家携带的细菌总是潜藏在地铁扶手、门边或者其他我们看不见的角落。为此,只要一坐地铁,我就会带上免洗消毒水和洗手液,从地铁出来也会督促自己勤洗手。
夏季乘地铁
冷热两重天
设计万霞 27岁
早晚高峰期坐地铁对我们上班族来说就是一种煎熬。因为要换乘,夏天经常在快速行走中出汗,进入地铁车厢后,冷气又让皮肤毛孔紧缩;而换乘时,又走得出汗;有时坐久了,又感觉有点冷,需要穿上一件外套才行。如此反复循环,感觉一会儿像蒸笼,一会儿又像冷库,我因此得了感冒。
健康支招
■咳嗽打喷嚏 请用胳膊捂嘴
美国有医生发现,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捂住口鼻的传统方法并不科学。因为用手挡住飞沫,病菌会传到手上,如果再用手去摸门把手、桌椅等物品,就会将病菌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病菌脱离人体后,还可在物体表面生存至少5个小时。若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胳膊肘捂住口鼻,则可以有效地阻断细菌传播。最好的方法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绢遮住口鼻。
■正确洗手预防夏季传染病
日前,在搜狐健康频道举行的以对抗传染病为主题“新生活论坛”上,公共卫生专家、传染病专家、社会学家们就传染病的应对进行了研讨,专家提醒人们重新学习科学洗手方法。
专家提出,一只手上大约沾附有40多万个细菌,生活中,有些人手一闲下来,就抠鼻子、揉眼睛,这样可能造成鼻子、眼睛黏膜的破损,使呼吸道中的病菌、手上的病菌乘虚而入。
大多数人每次洗手时间平均不足8秒,很难有效清除手上细菌。传染病高发期正确的洗手方法是,打开水龙头后,用流动的水冲洗手部,应该使手腕、手掌和手指充分浸湿,打上肥皂均匀涂抹,让手掌、手背、手指、指缝等都沾满,然后再反复搓揉双手及腕部。搓揉时间不少于30秒,最后再用流动的自来水冲干净。照此办法重复两到三遍。用清水冲洗时,手指尖向下,双手下垂,让水把泡沫顺手指冲下,这样不会使脏水再次污染手和前臂。
手洗净后,一定要用干净的个人专用毛巾或一次性消毒纸巾擦干,也可让湿手自动“晾干”。手洗擦干净之后、吃东西之前,仍要保持手的清洁,注意别再去动这儿摸那儿,如拿抹布、搬桌椅、开门窗、掏钥匙等,要尽量使手处于洁净状态。总之,手洗净后应该直接去吃饭或者吃东西。
专家观点
■如何预防呼吸道疾病
解放军第261医院呼吸科医师刘丽霞说,呼吸道是人从鼻子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的通道,它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肺部。所谓呼吸道传染病就是指病原体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并随着呼吸道分泌物向外传播,传给另一个机体的传染性疾病。当病人谈话、打喷嚏时,病原体会随唾沫星跑到空气里,健康人吸入空气中的病原体就会得病。在地铁这个人群集聚的场所里,尤其是上下班的高峰期,面对拥挤的人群,封闭的环境更是预防呼吸道疾病传播的关键。为了预防这些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应注意以下方面:
避免长时间在人群拥挤的地方逗留,减少空气传播机会;注意保持公共场合的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等,不给细菌以滋生之地,保持地铁环境的清洁和通风。
避免接触高热、咳嗽、胸闷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群,如发现有人有明显呼吸道症状应自觉戴好口罩,及早就医,并做好隔离措施。
夏季一般不容易患呼吸道疾病,不过还是要多注意生活细节,少抽烟、饮酒,减少烟酒对呼吸道的刺激。在平时生活中注意避开粉尘等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的源头。多吃蔬菜水果,增强机体抵抗力。
■如何防止消化道疾病
解放军第261医院消化科主任李惠提出,消化道疾病最常发生的是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包括急性肠炎、痢疾,这些病从口入,是因为食物不洁造成的。各种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溃疡病的发作、急性肝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诸多疾病大部分由于饮食不当是直接或间接的发病原因,尤其是上班族在地铁上这个特殊的环境里,要想做好消化道疾病的预防工作,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地铁凑合早餐既不卫生也吃不好,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应该保持早餐吃饱、中餐吃好、晚餐吃少的良好的饮食习惯。
加强体育锻炼。轻快的步行或跑步不仅能够消耗多余脂肪,调节体内激素水平,达到协调生理机能的目的,同时还能够对锻炼者的心理、情绪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
保持平和心境。紧张、悲哀、激动等情绪变化可影响植物神经,使胃酸分泌增加,损害胃黏膜,加重对胰腺的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吸收,并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慢性病患者病情易复发或出现急性发作等情况。临床发现心情好转,病情就可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健康提示
远离四种不良习惯
■早餐挪到地铁吃
在多睡10分钟和平静地坐在餐桌前吃饭之间抉择的话,大概九成人会选前者。很多人选择在地铁上班途中吃早餐。
医学专家称,地铁是个特殊的环境,在车上吃早餐注定不能细嚼慢咽,而进餐过快易损伤食管黏膜上皮,甚至诱发食管癌。
■阅读书籍忙学习
选择坐地铁的上班族,大多离单位较远,坐上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是常事。很多上班族都利用这个时间学习充电。眼科专家告诫广大读者:在地铁里长时间看书是一种非常不健康的用眼行为。
看书时,阅读时间较长,容易让人产生眼疲劳和头晕,对视力和精神造成不良影响。还有不少人为了缓解阅读后眼睛的疲劳感,直接用手搓揉眼睛,给眼睛的卫生带来极大隐患。
■地铁偷空勤补觉
晚睡早起是繁忙的上班族的生活常态。因此,在地铁上补觉,是很普遍的现象。坐着的人很容易就进入梦乡,更有人站着也能迷糊。但事实上,在地铁里补觉往往是得不偿失。由于地铁本身的噪音、灯光和晃动等干扰,人不但很难进入深度睡眠,真正缓解疲劳,还容易因为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不动,导致腰酸背痛,并影响颈椎健康。车上的空调和凉风也容易使人在入睡后着凉感冒,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面瘫。
■听歌玩手机打发时间
为了不受地铁的噪音干扰,也为了打发途中的寂寞和无聊,不少上班族喜欢在地铁里戴上耳机听音乐。一些上班族还喜欢随身携带PSP打游戏,但是这些“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却在无形中为耳朵埋下了健康隐患。数据显示,想要在嘈杂的地铁站中听清音乐,耳机音量起码高于85分贝,这样极易对内耳听觉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并引发烦躁不安、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和思维反应迟钝等症状,对身体健康十分有害。
经验分享
备件外套乘地铁
带一件衣服,以防空调过冷;闭目养神两分钟,闭上眼睛可以养目,更可以静心,能有效地解除疲劳、恢复体力和提高精力;洗三次手,接触过地铁扶手、座位的人,要尽量减少或避免以手触摸自己或其他人的身体。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只要用肥皂反复洗3次,乙肝、甲肝等病毒就可基本去除;音乐音量尽量控制在40-60分贝,以感觉舒适悦耳为宜,每半小时就让耳朵休息一会儿;准备一瓶含糖饮料或带几块糖,可以减轻口干舌燥时人口中的苦涩味道,缓解焦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