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嵩山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 部分景点免费一月
早晨9点多,好消息终于传递到了观星台前的广场上。鞭炮、锣鼓响了起来,气球升了起来。关了店门,刘晓东带着自己9岁的闺女看起了“比过年还热闹”的表演。
晚上,漫天的烟花在这座中原小城绽放。40多岁的吕宏军刻意离开家人,一个人站在喜庆的人群中,仰头看烟火。他后来说,当时不是看烟火,只是想找一个地方,“悄悄地流一次泪”。
从50米到330米
刘晓东出生在观星台南门外200米处的一个小院子里,在离观星台更近的告成镇小学上过学。2000年,21岁的他在这里娶了邻村的姑娘张晓丽。随后,他的女儿出生在了这里,后来同样也在告成镇小学读书。
2007年9月,刘晓东一家6口从观星台前的小院子里迁出——两个月前,登封市正式启动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星台周边环境治理工程的一部分,告成镇告成村300多户共1000多人陆续从自己的祖居内迁出。
世界遗产委员会要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物,不仅要保护好文物本体,同时还要采取措施治理好与其相关的背景环境。这与中国的国情差距较大:受人口增长、早期无城乡规划的客观影响,登封市的很多历史文物,已被民居和工厂淹没。
对古城登封而言,这是一个无比艰难的任务。
吕宏军参与制定了申遗文本。在申遗文本里,为确保申遗成功,登封市的治理范围从最初的50米,逐渐扩大到了100米、150米,最后到了中岳庙两侧的各330米。
在一次访谈中,登封市主要领导特别指出,嵩山申遗的环境整治,除69处是公共单位之外,剩下的都是群众住房。申遗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更离不开这1349户因环境整治而必须搬走的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他们是这个城市为申遗做出牺牲最大的一个群体。
拆迁难度最大的当属中岳庙一带。当地一些离退休的老干部职工,自发组织了200多人的申遗宣传队进行动员。最终,这个被村庄包围多年的五岳中最大的道观恢复了昔日的神采。
在观星台,告成镇小学也需要另迁他处,原址被调整为绿地。刘晓东女儿当时刚上小学一年级。学校迁到一公里外的新址时,她需穿过三个公路十字路口才能到达学校。担心孩子的安全,刘晓东只好用摩托车接送,一天6趟。
登封市民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没有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