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京最近沙漠-天漠13年变绿洲
3月17日,小女孩将树苗种在沙漠中。来自北京的孩子们和家长们聚集在天漠,参加植树活动。A12-A13版摄影/本报记者 周岗峰
3月17日,河北天漠,家长们带着孩子在去植树的路上。
3月17日,小女孩把写好祝语的小卡片系在种好的树苗上。
微博,只要输入“天漠植树”,都会有大量北京网友相约前来种树的信息。
“树都种满了,北京人来种还要找地方”
陆桂德介绍,近六七年,除了单位、团体组织外,每年都会有200余位北京市民来天漠植树,平均每人3到5棵,天漠周边20万株长成的树中,普通北京市民栽种的有上万棵,正在生长的百万株苗木,北京市民种的也不计其数。
“现在树都种满了,北京人来这里种树还要找地方。”陆桂德说,天漠周边荒地已不多,只有看哪些地方树比较稀,或者需要补植。
陆桂德和王占永说,一些来天漠郊游的北京市民,会直接向当地村民找树苗进行种植,但大都不会留下姓名。“有些人第二年会过来看看,如果树长得好,就不再过来了。”
记者在天漠周边几经寻访,才找到一块已斑驳的“清华科技园义务植树基地”水泥碑,碑后是一大片十五六米高的杨树林。王占永回忆,这片林地是北京人十几年前种植的,总共100余亩,5000余棵。
京冀首次生态合作激活保护林
对于天漠的治理,北京的贡献不是市民自发前来种树这么简单。
“刚参加工作时,1亩林国家补助五六块钱,后来到10来块,那点钱不够买1棵树苗。”王占永说,即使有能够买得起的树苗,也大都是根系裸露在外的“裸根苗”。“这种苗成活率太低,种了也白种”。
此后,随着首都周围绿化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的逐步启动,国家补贴也提高至目前的300元。但在王占永看来还是不够。“大投入才有大产出,况且一些造林难度大的区域,每亩成本都要在万元以上。”
2009年,就在王占永捉襟见肘之际,北京市与河北首个生态合作项目——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启动。北京市三年内投资1亿元,河北省丰宁、滦平、赤城、怀来4县营造20万亩生态水源保护林。其中在怀来投入2500万元,造林5万亩。王占永说,国家投资再加上北京市的投资,使原来只能栽小“裸根苗”,都能栽上根系保水土的大“容器苗”。
今年2月,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二期启动,规划造林40万亩。据王占永介绍,二期工程目前正在前期运作中,造林区域扩大,投入增加,在怀来造林面积有望达到8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