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6日别错过金星凌日
20多分钟穿越太阳边线
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的主任张旸告诉记者,大约早晨6点10分,金星开始凌始外切,由于金星和地球之间远隔“千山万水”,大约有4200万公里的距离,到时候,地球上的我们观测到的这个时间要比真正的金星凌日的观测时间要略晚了一点。
在2004年的时候,记者曾经看过一次金星凌日的发生,那天金星凌日时,还遭遇了太阳日面上的两个黑子,而目前太阳活动正日益频繁,因此今年的金星凌日也可能会遭遇“太阳黑子”。
不过,专家告诉记者,当凌日的金星遭遇“黑子”时,其实也很好分辨,只要不是超大黑子,一般凌日的金星体量要稍大一些,而且金星这个小黑点,一般来说,是从太阳的外边线开始,以极慢的速度移动,从黑点碰到太阳外边到穿过这条边线,到达内边,可能要走20分钟左右。
黑点爬行慢过蜗牛
王思潮告诉记者,金星围绕着太阳公转,一个公转周期是二百多天,实际上金星“跑”得比我们地球还要快得多,达每秒钟35公里。
然而隔了4200万公里的距离,在我们地球上,再来看它的移动,就完全变了样,在太阳面上移动的那个小黑点,速度的缓慢超乎想象。
王思潮解释说,从投影仪投射下来的直径20厘米左右的日面,金星凌日发生时,它从中心点以下的边线切入,因此走完全程的距离要小于一个太阳日面,专家分析,从凌始外切发生时6点10分左右,到凌终外切结束时12点48分左右,金星“穿越”太阳,要整整花上6个多小时。
王思潮说,整个观测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行程,金星缓行的速度在我们看来要比蜗牛还慢得多,以至于你不能一直盯着它,如果一直盯着它,你可能都看不到它的移动,起码过个半小时一个小时,你才会发现,它走过了那么一小点。
历史上谁观测到了金星凌日
因为看到金星凌日的机会不多,在此之前,天文学家只观测到6次“金星凌日”现象。
17世纪
17世纪英国天文学家杰里迈亚·霍罗克斯在研究开普勒编制的恒星星表后意识到,不出一个月将发生金星凌日的现象。1639年,他和一位朋友成为据知是最早目睹这种天象的人。
18世纪
1716年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那颗著名彗星的爱德蒙·哈雷提议采纳下列技术:通过从不同的有利位置对凌日的观测来推算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十八世纪六十年代遵照哈雷的建议,众多探险家动身前往偏远地区,以观察那些岁月里出现的凌日。其中包括后来以勘定美国南北分界线——梅森-狄克森线而著称的杰里迈亚·狄克森和查尔斯·梅森,以及1769年加入这一行列的詹姆斯·库克。遗憾的是,要观察就得确切地了解各自所处的经度和纬度,而这一切在当时还很难测定。结果,天文学家没能以较高的精确度推算出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9世纪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一时期发生的凌日现象受到了传媒的炒作,也成为世界各地科普读物不变的主题。为了观测起见,仅美国海军气象台就派出好几支探险队。当时,不仅经纬度变得易于估算,高倍率的望远镜也随处可觅。但定时测量的精确结果仍无法获得,原因是金星在即将离开日轮前,产生了“黑滴”现象。
21世纪
2004年,金星凌日发生时,紫金山天文台人满为患,很多人提前准备,就为了观看这一罕见的金星凌日的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