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徽 教会酒坊诞生的老字号
北京龙徽葡萄酒博物馆是北京市惟一一家讲述北京葡萄酒百年文化及历史发展的葡萄酒博物馆,坐落在龙徽公司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地下酒窖上。在龙徽葡萄酒博物馆里,一件件展品、一组组数字、一瓶瓶葡萄酒都有自己的故事,博物馆似一位饱经岁月的老者,把老北京百年文化、龙徽发展的百年历史娓娓道来。
|
1912年法国教会酒坊 诞生我国最早的香槟酒
进入展览馆就看到,龙徽葡萄酒的创始人法国人沈蕴璞的一比一蜡像矗立在起源厅的中央。1910年(清宣统二年),法国圣母天主教会沈蕴璞修士在北京颐和园北门外黑山扈教堂(天主教堂,当时法国圣母文学会所在地。今百望山脚下,解放军309医院内)附近建立葡萄园,并将酒窖设在马尾沟教堂山字楼地下室内(现北京市委党校院内),聘请法国人里格拉为酿酒师,工人由中国教徒来担任,生产法国风格的红、白葡萄酒,用于教会弥撒、祭祀和教徒饮酒。
|
1912年教会酒坊生产出我国最早的起泡葡萄酒,人们习惯上称之为香槟酒。
最早成为出口国外的中国葡萄酒生产商
1946年1月,酒厂注册为“北平上义洋酒厂”,注册商标以北京颐和园北门外黑山扈教堂和葡萄园为背景,称为“楼头”,正式向外出售葡萄酒。除传统的教会渠道外,还销往北平、天津、上海、武汉、青岛、长沙等地。很快,各国在北平的使(领)馆、饭店、外轮公司开始大量购买北京上义洋酒厂的酒,并经过外轮公司代理,出口到暹罗(泰国),该酒厂成为最早向国外出口的中国葡萄酒生产商。
|
1953年,北平上义洋酒厂改名为“北京市上义酿酒厂”,解放后, 1956年6月,北京上义酿酒厂实现公私合营
薄荷蜜酒 见证中美关系破冰
1959年2月,北京葡萄酒厂正式成立,开始生产著名的国宴用酒“中国红葡萄酒”。在企业展厅中,“薄荷蜜酒”成为众多酒品中的焦点,上边注释着这款产于1972年的酒品,是专为前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而生产,同时也见证了中美关系的破冰。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主席会见首次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北京葡萄酒厂受命特制的传统薄荷蜜酒,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尼克松总统及美国代表团随行人员。薄荷蜜酒酒瓶为人工吹制,酒瓶图案采用手工描金,精美高贵。当年这酒只生产了42瓶,如今仅存下了两瓶。
1美元购买龙徽品牌
1988年龙徽品牌诞生,龙徽的LOGO是中国印的形状,龙代表炎黄子孙。到了21世纪,龙徽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合作方法国保乐利加集团不了解中国市场,使得龙徽濒临倒闭。
北京龙徽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永锋告诉记者:“当时的领导用1美元的价格收回了龙徽的无形和有形资产,看似极其划算的价格,但是身后背负的将是沉重的债款。”在之后的一年中,公司通过扩大销售渠道等方式为龙徽葡萄酒寻找出路,企业员工的工资也砍去一半,可谓是背水一战。值得欣喜的是,企业有了起色,在2003年龙徽第一次引进了民营资本,形成了如今的国有控股企业,现如今龙徽酒的年销售额达2.5亿元。
博物馆开辟以三产带二产经营模式
杨永锋向记者介绍,“2006年北京龙徽葡萄酒博物馆正式落成,而北京龙徽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在2010年成立的,其中包括了餐饮的经营、产品的售卖等等。中国的酒文化与餐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美味菜品的衬托再好的酒也会失色不少,由此我们在2008年5月经过二期的改装后搭配上了中国传统的‘餐’文化,并开设了龙徽红酒会馆,这样使得顾客能更全方位地了解龙徽酒的系列产品,也是通过餐带动酒产品的销售,从而达到以第三产业带动第二产业发展良性循环式的经营模式”。在2008年博物馆拥有800万元的销售额,而如今已经达到了3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