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渡河道今后禁止开发旅游 旅游因暴雨损失2.2亿
■民俗户做好开业前准备
直到今天,十渡镇党委书记刘金的心情依然难以平复。一方面由于应急预案及时到位,十渡地区没有游客和村民因灾伤亡。不过另一方面,灾后如何重振旅游已经迫切地摆在眼前。
“洪水退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受到污染的河道消毒,景区和民俗接待户全面清淤。”刘金告诉记者,民俗接待户正在做开业前的准备,70%被水浸泡的物品完成晾晒。具备条件的景区和民俗接待户,通过安全、卫生等各方面的验收后有望在月底前恢复营业,部分接待游客。
当然,十渡的旅游产业恢复并没有这么简单。长期以来,低端、无序的旅游开发使十渡的旅游陷入“瓶颈期”,此次百年不遇的洪水虽然冲走了十渡的过去,但也给十渡的旅游发展提供了一次机会。
■景区建设应急避难场所
刘金称,十渡将按高标准规划和建设旅游产业。他进一步解释说,新的规划提出,不管是现有的民俗接待户、景区,还是新建的旅游项目,都将进行地质灾害评估,河道、低洼地、泥石流易发地区禁止从事旅游开发和经营。
规划还与防洪防灾相结合。刘金表示,拒马河河道将从安全、行洪、景观等几个方面进行治理。此外,十渡的景区将增加预防灾害的警示标志,有条件的景区建设应急避难场所。
现场探访
再大的困难也要咬牙挺过去
每次走进满地狼藉的餐馆,张晓婷就要流一次眼泪。十渡桥下的迎宾饭店和星级农家院,她和丈夫苦心经营了20年。一场无法预料的洪水,冲走了她近60万元的家当。
四川女子特有的坚强在张晓婷身上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她抹把眼泪,看着饭馆前方20米外的河水说,再苦也要咬牙挺过去。
记者昨日在十渡地区采访,既看到被洪水摧毁得面目全非的餐馆,也感受到民俗旅游的经营者对未来的信心。
■没有游客的十渡
洪水留下的印迹越来越少。通向十渡地区的公路已经畅通,但路上的游客很少。过了一渡不远,马路因为有一段50米的路基在施工采取单向行驶。二渡桥附近,因为一座石桥的坍塌,桥的东侧被临时开辟出一条狭窄的土路,供车辆通行。呈V字形的石桥上,正在修建一座新桥。
马路的东侧,山坡下面就是奔腾的拒马河。因为7月21日的暴雨,河水非常湍急,河面宽阔。浅滩处,高大的巨石堆积在一起。
过了三渡,在河滩上开垦出来的玉米地注定不会丰收。暴涨的河水冲毁了农民辛勤耕种的土地,玉米如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一片。受到牵连的还有河滩上的杨树林。
五渡有一处宽50余米的堤坝,名叫胜天渠。遗憾的是,整个堤坝也被冲毁了,高差处形成美丽壮观的瀑布。一辆挖掘机正在冲毁的堤坝上垫土,一道新的堤坝将在不久后重新出现。
五渡村就在河边。村民在河滩地里种的即将收获的玉米、黄瓜和豆角。它们同样被洪水冲得无影无踪。56岁的村民李秀池说,粮食没有了,她这几天都是管亲戚借的粮食。
“家里房子裂了,但还没和村里说呢。” 李秀池说,她弟弟是村党支部书记,这几天事情特别多,她等别人家里的问题解决了,再去找弟弟修房子。
从五渡开始,路边的横幅开始映入眼帘。六渡桥上,一个挂在桥栏杆上的横幅上写着:“深埋死畜死禽,清洁环境卫生”,十渡镇政府对面有一面巨大的横幅,“有手有脚有生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
公路边的饭馆也多起来,很多没受损失的饭馆已经开始营业。但中午的吃饭时间,几乎所有的饭馆里看不到游客。七渡附近的万佳农家院,隗功田和爱人坐在空空的屋外,身后是10张餐桌。“5日开门到现在,就来了一个吃饭的。” 隗功田不好意思地说。
万佳农家院有10名伙计,7月21日停业后,每天少了两三千元的收入,隗功田暂时让伙计们回家。他希望景区开放以后,自己的小饭馆能好起来,毕竟困难是暂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