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首页北京快讯旅游新闻石家庄周边各地元宵节习俗大不同

石家庄周边各地元宵节习俗大不同

2013-02-23 22:57

牛斗虎
 

  平山的牛斗虎

  “元宵节里人们特别重视团圆,只要能够赶回家的人都要尽量赶回家和家人团聚,”王丽平说,平山县的元宵节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习俗,就是女儿结婚之后的第一个春节在婆家过,而第一个元宵节则要和丈夫回到娘家过,“这算是河北地区独特的一种元宵节风俗。”

  为了纪念团圆,古代便有了吃元宵的习俗,“北方叫元宵,南方则叫汤圆,虽然叫法不同,但寓意相同,均是表团圆之意。”而在平山还有一种独特的习俗,正月十五这天是早上吃饺子,晚上吃汤圆,这也是与其他地方不同的一种习俗。

  在平山、井陉、高邑、赞皇的春节、元宵灯节的民间花会中,独具一格、妙趣横生的“牛斗虎”表演,非常引人入胜。

  “牛斗虎”源于民间传说:古代的太行山麓有户农家,娶了个专横跋扈的儿媳妇,人称“母夜叉”。这个儿媳十分霸道,不但欺负年幼的小叔子,还虐待公婆,每逢年关就把年过花甲的公婆撵出家门沿街乞讨。

  这件事儿被山里的老虎知晓了。有一天,老虎就下山找“母夜叉”算账来了。老虎在她家门前怒吼道:“你再胆敢把公婆撵出家门,我就先把你吃掉!” “母夜叉”吓得跪倒在老虎面前,一动也不敢动。

  正在这时,恰巧耕地的老黄牛回来了,就和老虎厮斗在一块儿,几经较量,角斗有了胜负,那老黄牛怎是老虎的对手呢? 终于败下阵来。

  这时的“母夜叉”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乖乖地又跪倒在老虎面前求饶地说:“你千万别吃掉我的老黄牛,我认罪,发誓再也不虐待我的公婆和小叔子了”。于是,老虎放过老黄牛。从此,“母夜叉”改掉了虐待老人的坏毛病,当地乡亲们再见面都不把她叫“母夜叉”,而是改叫做“一朵花”了。

  传统的民间艺术“牛斗虎”分“过街”、“撂场”两种表演形式。

  “过街”时,“老虎”、“老黄牛”、“公婆”、“儿媳”都只舞不唱,用锣鼓打击乐伴奏。“撂场”时,既运用舞蹈语言表现故事情节,又有合唱队伴唱和民间管弦乐队伴奏。其中老黄牛与老虎角斗时的舞蹈格外引人入胜。

  民间艺术“牛斗虎”善意地揭露、讽刺、嘲笑了虐待老人的不道德行为,也间接地赞美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它在农村街头广场演出,倍受群众青睐。


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

城事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