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博园湘潭园萦绕“莲”景书香
莲韵组雕 碧泉书院 马头组墙 名人对联……
昨日,记者探访了已经完工的北京园博园湘潭园。作为湘潭园的主体景观,“莲韵组雕”和“碧泉书院”既展现了红色文化又传达了湖湘文化,同时,处处可见的“莲”元素成为了湘潭园之魂。
“莲”贯穿整个湘潭园
“‘莲’的创意来源于湘潭的特产。”昨天,身为湘潭人的设计师刘安德带着记者移步换景。他说,湘潭自古产莲,且多为上品,其中的“寸三莲”更是莲中珍品,湘潭因此得名“莲城”,湘潭园正是在莲文化的影响下打造而成。记者在湘潭园中处处可见 “莲”,脚下石头的莲花图案,景观石上的“爱莲”,“碧泉潭”中的莲花,莲花成为了湘潭园之魂。
湘潭园门口一块黄色木制坊“莲城乡情”很有特色并造型抢眼,与莲坊正对着的是乡情浮雕壁。湘潭是毛泽东的家乡,壁雕上刻画着毛泽东1959年回韶山时的画面。走过莲坊,绕过雕壁进入园中,整个园子没有围墙,而是用间隔的植物作为隔断,站在园内可见园外的绿树和其他景观。
名人事迹增添灵气
“莲韵组雕”和“碧泉书院”是湘潭园的主体景观,也是红色文化和湖湘文化的代表。两景之间有着一汪“碧泉潭”,刘安德说,这是湘潭著名的自然景观。
毛泽东、齐白石、王闿运、杨度等湘潭历代名人事迹让湘潭园中增添了灵气。莲韵组雕共由8块石头组成,上面刻写的名人真迹再次体现了湖湘文化的博大。跨过莲花桥是一座题写“湘远”二字的小亭,两侧对联是马英九父亲在故乡湘潭时所写,而另一侧是“益清”,对联则是左宗棠题写。
再往前走可见马头组墙,白墙青瓦有着强烈的徽派特色,而墙高约7米的马头墙竖立于此,墙上“这里是湘潭”五个字是毛泽东题写字迹。
主建筑体现“书香湘潭”
仿照湘潭的碧泉书院而建的“碧泉书院”是湘潭园的主体建筑,它的历史要早于长沙的岳麓书院,是湖湘学派的发源地。书院以南方普见之传统民居为蓝本,屋顶依然是“马头”形状。由于面积有限,书院浓缩简约而成,但前厅、正厅、两厢一样都不少。内设湘潭名人谱、湖湘学派溯源和湘潭书法名家题写的匾联。
“除历史名人外,这个园子里所有的对联都是现代作家专为园子题写。”刘安德说,不仅对联有特色,书院和亭子牌匾所用材质也都是湘潭特有的香樟木,充分体现“书香湘潭”的意境。(记者 汪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