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文艺范儿刷夜指南
2013-08-15 22:53

南锣,文艺青年扎堆儿地标
自从6号线开通,去南锣鼓巷就方便起来,连带着人也多了起来,进入了夏季的旅游高峰,更是游人如织。尽管如此,这里仍是文艺青年必经之地,特别是夜里。这里可以说是北京文艺范儿夜生活的集萃地。
这次去南锣鼓巷,出地铁口的时候就吓了一跳,在巷子里走的时候几乎拐不到旁边的小胡同里。不过人多有人多的好处,店铺关门的时间大都延长了,更符合夜生活的节奏。
小店们:
鉴于南锣鼓巷里面有特色的店太多了,给懒人和吃货一个建议,看到哪儿排的队长,就往哪儿去,队伍之后必定有好吃的。本人就在这条定律的指引下,吃到了迄今为止最好吃的章鱼小丸子,浇上了蛋味道更好不说,每个丸子里面还有两大块货真价实的章鱼爪。充满了日式风情的小店,鲜艳的幌子上写了鲷鱼烧、炒面等等醒目的字,檐角还挂了可爱的章鱼玩偶。至于店的名字嘛,谁在乎呢。
好吧,店名还是要在乎的,因为有些店的名字本身就很有特色很有标志性,而有些店不看名字你无法根据外貌判断是否是你想去的那家。小吃的话,宇文奶酪店、对翅、沙井副食之类的就不说了,符合排队定律,因为是拿了就走,边走边吃的,你还是有可能每家都吃上。至于小新的店、三棵树、喜鹊等等咖啡店,环境不错,气氛也比较闲适,一个晚上肯定是逛不完的,真要是挨个轮过去了,我只能说你太走马观花了。顺便说一句,有一家店特地在玻璃门上写了“店里有喵”,引得路人竞相驻足观望,不得不说其实每家的喵星人才是人们注意的对象。
有家卖围巾的店“woo”,每条丝巾都有独立的牛角扣纱袋包装;顺着巷子走能看到创可贴,衣服很有特色;在最北口有一家店叫铁皮猴爷爷,专门卖小时候的怀旧玩具。如果拐进靠近后海那边的小胡同,还有许多地摊,草编的猫头鹰啦、小鸡啄米的玩具啦、木刻佛牌啦,有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这里能写到的店只是九牛一毛,南锣鼓巷值得你一遍又一遍地探索。
酒吧们:
来到南锣鼓巷,离后海就不远了,而一提到晚上的后海,就不得不提到那一溜儿酒吧。酒吧是夜生活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夜生活的精髓。一个人可以去清吧浅酌慢饮,听听音乐或是在吧台前看调酒师调酒,当然也可以到比较热闹的酒吧买醉。两个人的话最好在后海多转转,找一家安静点的酒吧,可以絮絮低语,有驻场歌手的话也不会过于冷场。至于一群人,那么去哪儿反而不重要,聚在一起无论在哪儿都能营造出属于自己的气氛。
后海的酒吧多,而南锣鼓巷里的酒吧则是精。12平方米、16mm、老伍、陆拾号、江湖酒吧……16mm是电影主题的酒吧,12平方米中西合璧的老板和老板娘人很好,江湖酒吧不用说,是有名的民谣酒吧,每晚都有演出。
后海如果有自己熟悉的酒吧那就没什么问题了,如果没有,那么在路上就要留意别被揽客的人忽悠了。从酒吧外面听听声音,有些音乐声能传到十几米开外的,自然能想象到里面的情况。个人比较喜欢后海南岸一家比较大的酒吧,晚上驻场的女主唱声音十分有特色,磁性而有爆发力,哪怕只点一份冰水也能沉醉地听到后半夜。然而最让我在意的并不是这点,也不是一应俱全的桌游,而是他家的猫。白天一般出没于2楼,晚上要问一问店家它跑到哪儿去了。曾经独自在2楼和它玩了一下午,回想起来真是美好得不真实。
五道营的音乐时光
有时候你走街串巷,打发着熙来攘往的时光,当灵魂想驻足的一刻,突然听到音乐震响,为了不让自己在风中继续凌乱,这时你推开一扇门,迎着音乐的声浪,加入到文艺青年的小众倾向,与摇滚和民谣欢聚一堂。
这里就是五道营,是五道营深处的“学校酒吧”——School,音乐的不插电,感觉的原生态,构成屌丝的后花园。据说,独特的个性需要以不俗的音乐为出口,这样才能打开上扬的空间。于是从School飘出了宋冬野的歌声、飘出了小河的歌声、飘出了万能青年旅店的歌声、飘出了蜜三刀的歌声,使一批又一批准备追随灵魂一起闯荡人生的文艺青年,在这里有了方向感,找到了可以温暖内心提升状态的旋律和符号。
位于安定门桥东南角的五道营,已成为一条充满创意文化的民俗风情胡同,这里云集着不少酒吧、咖啡馆、西餐屋、蛋糕坊、茶肆、个性衣饰店,比起北京文艺重镇的南锣鼓巷,五道营则显得更慵懒、更幽情、也更生动。而独立音乐的演艺明珠School,就坐落在胡同深处的53号,以其迷人的另类受到对人生超有想法的不羁文艺青年的追捧。
在某个灵魂失控的夜晚,当你不小心节操碎了一地,那就冲进School,要一听由曼彻斯特啤酒作坊酿造的宝汀顿啤酒,听听85后民谣悍将宋冬野的《董小姐》,那样你灰淡的人生重又敞亮了。
相约五道营,夜已近秋声,弹歌啸东城,文艺几多情。文/赵无眠
你还可以去
书吧:
书吧从书店演化而来,书店仅仅是需要买书的时候去的场所,但人们会在书店的板凳、楼梯甚至地板上久坐阅读,时间久了,看书的人群便成了一道风景:他们安静地散落在台阶上、书架边,书店的静谧和印刷纸品的味道氤氲出一种很微妙的氛围。于是书吧出现了,这里除了书,还有咖啡、简餐、桌游……书的种类不需要包揽百科,只要是店主钟爱的即可。
三里屯有家老书虫,营业至12点,点餐到10点前,饮料一直供应;朝阳门内大街288号有家华玺阁大堂书吧,略显得富丽堂皇些,但不会遮掩整排书架的存在感,通常营业至晚上10点;宣武门内大街抄手胡同64号的“PLAY书吧COFFEE”,果绿和橙红的矮沙发显得格外温馨,书在这里不能算是唯一的主角,但是像朋友家一样随意的感觉可以弥补。如果想要泡得更晚些,五道口附近的八点半书吧和团结湖附近的三杯茶书屋可以坐到午夜12点。
咖啡馆:
都说下午是喝咖啡的黄金时段,暖黄的阳光、落地玻璃墙、袅袅的热气,最是悠闲惬意。但谁又知道,夜晚的咖啡也别具风情,深夜的时候,稀疏的行人、寥落的灯火、玻璃上模糊的倒影、静谧的空气,一个人的时候,只有手边的咖啡是暖的,三五个人一起的时候,连空气都热闹起来。
漫咖啡是个连锁咖啡店,连锁店有一点好处是,不管在哪里看到,都能知道它的风格、食物种类,而且一般都不错,无论哪个方面。漫咖啡的风格是优雅慵懒的,座位有序而不拥挤,四周被木材的气息填满,略暗的灯光让人从心底松懈下来。近一半的漫咖啡营业到凌晨2点,而成府路的柏拉图咖啡馆、亮马河大厦的翠雅咖啡厅、万泉河路的阅读生活咖啡馆等更是24小时通宵营业,也许可以试试在这里聊天看书到睡着,早晨再用一杯咖啡唤醒新的一天。
本版文(除署名外)/童五四
本版摄影/德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