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机动车是北京雾霾"元凶"
2016-01-09 18:15
环保部近日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去年11月15日到12月31日,北京PM2.5浓度同比前年上升75.9%,造成PM2.5全年改善比例损失15.6%。在去年最后短短的两个月中,发生了8次重污染过程,共22天。
看到这串数据,不少公众心存疑问,对今冬频发的雾霾天气也多少会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有些人认为去年北京的空气质量并没有改善,有些人认为即使拉了“红警”也没能起太大作用……
昨天,本报记者梳理了市民中对今冬雾霾普遍存在的几大误解,并采访了市环保局的相关负责人和有关专家,详解今冬雾霾频发的原因。
误解1
北京的空气质量一年不如一年
中国气象局拼图回顾2015年北京天空。
由于去年最后两个月频繁的空气重污染,公众从感官上觉得北京的空气质量一年不如一年。在那两个月里,北京地区共出现8次雾霾天气过程,其中两次拉响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
其实,综合去年全年的空气质量来看,还是有一定改善的。数据显示,去年PM2.5年均浓度达到80.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2%,降幅超过了5%。如果只看前10个月,成绩更是可圈可点。去年前10个月,本市PM2.5平均浓度为69.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21.8%。可以说,若抛开后两个月不说,前10个月北京的空气质量是非常好的。
但是,进入11月后,随着极端天气条件频发,重污染密集现身,两个月内PM2.5重污染天数就累计达到22天,同比增加了15天,占全年42天的一半儿以上。虽然从全年来看,42天的重污染天数只占全年天数的12%,但对年均浓度的贡献竟达到34%之高,在年均浓度80.6微克/立方米中占了27.4微克/立方米。如此一来,年均浓度的降幅也一下从前10个月的21.8%跌落到6.2%,造成全年浓度改善幅度损失15.6%。
市环保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解释,两天空气重污染,就可以导致PM2.5年均浓度改善减少1%,而一个空气重污染天,需要10个一级优天才能补回来,即所谓“以一抵十”。所以,重污染天对全年空气质量任务的完成来说,挑战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