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机动车是北京雾霾"元凶"
2016-01-09 18:15
误解2“红警”能消除重污染
照片对比
《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中的最高一级红色预警去年第一次启动,而在短短一个月内,“红警”两次拉响,但空气重污染还是如期到来。不少公众质疑“为何启动了红色预警,重污染还是来了”?
实际上,红色预警只是一个应急手段,并不是治污手段,治标不治本。实施应急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在特殊时期采取特殊办法保护公众的健康权益。因为红色预警的应急措施强度较大,提前减排有助于减缓污染过程,削弱污染峰值,达到“削峰降速”的目的。可以说,提前量越大,预警措施的效果也会更好,这意味着能在大气转入静稳状态初期就开始采取减排措施,使污染物在静稳状态下的积累量明显减少。
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打了一个比方:重污染就相当于一场重感冒,红色预警措施只能缓解症状,把重感冒缓解成正常感冒,减少高浓度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但想要一下就药到病除,显然是不可能的。
两次红色预警实施后,环保部门通过数值模式都做了评估,第一次“红警”效果显示,此轮污染日平均水平由严重污染压低至重度污染水平,若无预警措施,PM2.5浓度将会比现在升高10%左右;第二次“红警”效果也非常明显,北京的污染物减排30%,周边省份减排约25%左右,北京的PM2.5浓度下降了20%至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