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机动车是北京雾霾"元凶"
2016-01-09 18:15
误解3
限制机动车对治霾没啥用
2015年12月25日,北京。夜晚,灯光下的汽车排着尾气。
红色预警的应急措施中有一条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备受关注,即机动车单双号限行。针对这项措施,不少公众都认为,污染企业、燃煤才是污染的罪魁祸首,限制机动车对治污作用并不大。
根据本市2014年发布的源解析结果显示,北京市全年PM2.5来源中区域传输贡献占28%至36%,本地污染排放贡献占64%至72%。而在本地污染贡献中,机动车、燃煤、工业生产、扬尘为主要来源,分别占31.1%、22.4%、18.1%和14.3%,餐饮、汽车修理、畜禽养殖、建筑涂装等其他排放约占14.1%。也就是说,在本地污染来源中,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是最大的。
北京环科院大气所黄玉虎介绍,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类型最多,也最复杂。机动车不仅直接排放PM2.5,包括有机物(OM)和元素碳(EC)等一次颗粒物,同时还排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氮氧化物(NOx)等气态污染物,这些都是PM2.5中二次有机物和硝酸盐的“原材料”,同时也是造成大气氧化性增强的重要“催化剂”。此外,机动车行驶还对道路扬尘排放起到“搅拌器”的作用。
张大伟表示,在红色预警应急措施中,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的贡献应该是最大的。同时,加上货车禁行等限行措施,交通环境站点与城市环境站点气态污染物的浓度差异有所减小,交通环境在限行期间有所改善。两次“红警”措施期间,交通站与城市站的浓度比值均下降了20%左右。在重污染发生时,当污染物浓度上升至一定程度,到了积累阶段,机动车二次转化则会进一步加重污染程度。
不过,治理机动车污染是综合性措施,不仅是单双号限行,还包括大货车禁行等措施。据悉,本市重型柴油车排放污染问题突出,全市约有22万辆重型柴油车,虽只占机动车保有量的4%,但其排放的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却分别占机动车排放总量的50%、90%以上。此外,北京每天还有两三万辆外地进京大货车,这些车辆超标排放问题也非常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