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城的外城城门
2009年06月06日
西便门
|
西便门位于外城西北角。城楼通高10.5米,其他形制、尺寸与东便门相同。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当时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劫掠较为频繁,北京日渐富庶,内城外的居民日渐增多,因此在京城四周修筑外城。但因低估了建筑规模,受财力限制,仅修建了南郊一段,外城城墙东西两端与内城城墙相连接处附近修有两座朝北向的城门,分别就是东便门和西便门。初建规模很小,嘉靖四十三年扩建城楼、增修半圆形瓮城,清代在瓮城之上加修了箭楼。
西便门城楼为单层单歇山小式,灰筒瓦顶,四面开方门,无窗;面阔三间宽11.2米,进深一间深5.5米,高5.2米;其城台正中辟过木方门,楼连城台通高11.2米。瓮城为半圆形,东西宽30米,南北长7.5米。
箭楼为单层单檐硬山小式,灰筒瓦顶,南背面辟过木方门,东西北三面辟箭窗,每面各二层,北面每层4孔,东西面每层2孔;面阔三间宽9米,进深一间深4.6米,高4.7米;其城台正中辟门,外侧(北半侧)为拱券顶,内侧(南半侧)为过木方门连城台通高10.5米。
西便门城楼、箭楼、瓮城于1952年拆除。1966年修建环线地铁,拆除附近的部分城墙。1988年市政府整修了紧靠城楼东侧残存的195米内城墙,并在外城相接原址复建了“八瞪眼”箭楼,保留了7处断面遗迹。和东便门遗址不同的是,在西便门遗址修复过程中没有收集旧城砖,而是使用新城砖修复城楼,所以西便门遗址看起来远比东便门遗址整齐的多。